今年以来,淮安区把服务企业发展、打造高质量金融服务与深入贯彻落实“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总要求和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求融合推进,认真落实省、市、区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,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,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,提升企业金融获得感。
推进“一企一策机制”,重点会诊帮扶。成立金融服务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工作专班,深化调查研究,扑下身子,深入一线走访,问需于市场、问计于企业,把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贯穿始终,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具体问题,助力高质量发展。开展双拜访、“金融助力、益企同行”等银企对接活动,优化金融管家联动服务,形成全流程“闭环”服务体系,把融资对接服务做实、做深、做透,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作用。共走访市场主体13190户,有贷款余额企业达1696户,比年初增加298户,企业贷款余额523.66亿元,同比增长43.01%,比年初增加146.92亿元,同比多增72.26亿元。
推进“一网通工程”,疏解融资难题。强化普惠金融“一网通”工程服务效能,充分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桥梁纽带作用,有效链接各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,扩大普惠型信贷服务辐射面,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注册,发布贷款需求,实现了足不出户、货比三家、全线上、一网申贷,打通融资“最快一公里”,推动各银行加大对接,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目前平台共接入市场主体21787户,平台对接普惠型贷款余额93.57亿元,市场主体接入总数、普惠贷款余额位于全市第一。
持续落实惠企政策,激发市场活力。充分利用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、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,通过费用补贴、风险补偿等方式,切实缓解小微、“三农”、科技、外贸等领域市场主体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截至目前全区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信贷产品余额达22.66亿元,政策性信贷产品余额达11.3亿元,中小微企业信用类贷款余额57.33亿元、较年初增加13.42亿元,“小微贷”“苏农贷”等专项贷款余额达22.66亿元,新发放应收账款融资2200万元,全区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12个BP。